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06-09-02 00:00:00
打印本文
8月31日下午,我校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安排部署新学期的工作。会议由院长娄源功主持,党委书记张力奎代表院领导班子通报了暑假期间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新学年的工作。
张书记首先总结通报了假期工作。今年暑假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单位和同志放弃了休息,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转,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认真组织制定了本科培养方案,和名牌专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验收评估方案,加强了名牌专业建设;认真做好招生工作,圆满完成了6057人招生计划;成教招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争取到本科计划800人;对申报本科专业进行了研讨,今后专业发展方向,以商科、信息类专业为主,保持或强化师范专业,重点发展生源足、效益高、就业好、有出路的专业,突出办出特色。二是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基建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成绩显著。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图书馆、教工宿舍楼已做好开工准备。四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加快,设立了二个科,四个中心,对幼儿园、印刷厂八个单位进行了竞争上岗,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五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引进教师34人,其中硕士22人,博士1人,开展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六是就业工作成绩显著,毕业2838人,直接就业率64%,加上灵活就业的,就业率达87.34%。七是强化了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认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建了33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了农村、厂矿、社区,开展了宣传服务活动,树立了黄淮学院良好形象,八是科学管理年活动稳步推进,评审确定了立项课题。九是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暑期校园平安;做好了财务工作,积极进行引资、融资,保证了资金运转;同时认真做好德育迎评、学生目标管理考核、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绿化、编印年报等有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张书记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一是本科培养方案要尽快颁布,并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实施。二是要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普及数字化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三是做好迎接德育评估准备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加强内涵建设,狠抓质量和管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对照条件做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准备工作。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基建工程收尾工作,确保新学期投入使用,同时为新学生宿舍楼、图书馆开工做好准备;教职工宿舍楼的建设要保证质量,工会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工作。六是后勤服务要在新机制运行中探索出成熟的管理办法,尽快实现正规化管理;继续认真做好引资、引进项目贷款工作。七是开展好“知荣明耻师为范”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在教学科研、三育人、师德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筹备好教师节庆祝和表彰活动,定于9月8日召开教师节表彰会议,重奖教学功臣,表彰在“三育人”活动先进个人。八是进一步深入开展科学管理年活动,使各项管理工作迈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九是加强党的建设,抓好中心组学习,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十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迎新工作,妥善安置好学生的吃、住、学;要关爱贫困学生,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力度,做好助学贷款申贷工作。十一是加紧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迎接首届教学工作会、教代会、党代会的顺利召开。
娄院长着重强调了校风建设问题。他指出,校风建设是学校的综合务实工作体现,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全校师生员工精神状态的体现。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的名字招牌。一个学校的风气,具体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考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应该肯定,一年多来,我们经过努力,校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部分人员的角色意识、规范意识、职责意识、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作风不硬、纪律不严、业务不熟、观念不新、效率不高的情况。因此校风建设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常抓不懈。一是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院要继续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教风。二是要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干部的培训、选拔和任用,继续推行干部聘任制,增强危机感。三是各级干部要认清角色,明确职责,做到尽职不越位,守责不缺位,工作要到位,关键时刻要补位。要增进团结,强化大局意识,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学院办公室负责抓好工作作风,确保协调有力,政令畅通。教风是核心、学风是基础、作风是关键。优良的校风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去创造、去积累。因此,全校上下应齐心协力,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通过校风建设,使整体工作向前进,单项工作创一流,开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