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第四届计算机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系(院):
根据我校提出的“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现将黄淮学院第四届计算机技能大赛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大赛宗旨
选拔尖子,带动一般;重在平时,营造氛围;人人参与,基层选起;以系组队,团体排名;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点面结合,整体提高;普及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技能。
二、竞赛项目与内容
(一)办公自动化
1、随机抽取各系(院)(不含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系)选手参加比赛,抽取比例为系(院)人数的4%。2008级不在抽取之列。
2、竞赛内容:由打字竞赛和Office应用技能竞赛两部分组成。其中打字竞赛占30%,Office应用技能竞赛占70%。Office应用技能包含Word和Excel操作。Word部分占45%,按要求实现预期效果;Excel部分占25% ,按要求完成规定操作。竞赛满分100分。
(二)课外多媒体作品制作
1、各系(院)(不含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系)推荐选手参加比赛,推荐比例为各系(院)人数的1.5%。
2、竞赛内容:结合校风建设年,以“我的大学”、“感动与责任”、“理想与现实”、“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制作课外多媒体作品一份,满分为100分。作品要求:
(1)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2)设计美观大方、色彩搭配合理,选手可以自由创新。
(3)提交word版的作品创作说明,包括:创作设想、方法步骤、功能特点、技术难点、作品评价等。多媒体作品要附使用说明文件,以便评比中演示。
(4)作品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严禁剽窃、抄袭。参赛选手提交课外制作的多媒体作品时需同时呈交一份写有参赛选手签字的原创性声明,以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三)程序设计(专业组)
1、计算机科学系按系(院)人数4%的比例推荐选手参加决赛,其它各系(院)编程爱好者以系(院)为单位自愿报名参赛,成绩不计入团体成绩。
2、竞赛内容:按题目要求现场进行编码(语言不限)、调试、运行并提交。
(四)多媒体作品制作(专业组)
信息工程系参照非专业组多媒体作品制作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并按系(院)人数4%的比例推荐选手参加学校决赛。
三、大赛规程
1、比赛程序
分选拔赛、复赛、决赛和总决赛四个阶段进行。各系(院)面向全体学生组织选拔赛和复赛。
2、竞赛形式
(1)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类决赛和总决赛阶段采取随机抽取试题的上机竞赛方式。决赛时间为2小时,总决赛时间为3小时,计算机自动计时。
(2)课外多媒体作品在11月25日前向大赛组委会提交作品,总决赛阶段将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每位选手的竞赛作品和结果将在网上公布。
3、评分办法
(1)办公自动化类:评分按竞赛试题的评分标准给分;
(2)多媒体作品类:按作品内容、技术、创意、布局和色彩、整体评价给分。
(3)程序设计类:按程序的调试、运行情况,结合程序源代码酌情给分。
4、优秀团体奖根据系(院)参加学校决赛选手的平均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评选优秀团体奖。平均成绩计算方法:办公自动化项目平均成绩+多媒体作品项目平均成绩。
5、如发现剽窃、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行为,个人总成绩以零分记,取消系(院)团体奖评选资格。
四、时间安排
1、班级选拔赛: 10月17日—11月15日
2、系(院)复赛: 11月16日—11月25日
3、学校决赛: 11月26日—12月10日
4、学校总决赛: 12月11日-12月20日
五、奖项设置
1、设一等奖20名,每人奖励500元;二等奖50名,每人奖励200元;三等奖105名,每人奖励100元。
其中,办公自动化组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0名;课外多媒体设计组设一等奖8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5名。
程序设计组(专业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多媒体设计(专业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2、设优秀团体奖8个。
第一名奖励4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第三名奖励2000元,第四名至第八名分别奖励1000元,900元,800元,700元,600元。
六、大赛要求
1、各系(院)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切实把大赛作为加强第二课堂计算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大赛组织工作。
2、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以班为单位,逐层选拔,狠抓学生赛前训练和选拔过程,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各系(院)需根据《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学分评分细则》对参赛的2006、2007、2008级本科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热线:2853011 2853038
学 生 处
二○○八年十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