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教育教学成果奖管理条例(修订)》(院字〔2017〕263号)的规定,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推荐和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范围
教学成果奖推荐的范围2014年以来我校立项并完成的未获得省厅(委)和校级奖励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具体包括:
(一) 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三)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
二、奖项设置
(一)本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计划设奖60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项、青年教学成果奖10项。
(二)最终获奖名额以实际申报、推荐和评审结果为准。
1.获奖项目数控制在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数的60%左右);申报数目较少时,各等级奖项同比例缩减。
2.特等奖的评选宁缺勿滥,名额可以空缺;所余名额指标并入一等奖的评选指标。
三、申报条件
经过鉴定的教改项目及其产生的成果是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前提条件。同时,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必备条件:
(一)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必须为黄淮学院。
(二)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项目组前3名成员)近两年完成了教学工作量,且近两年的教学质量年度考评得分均在90分以上。
(三)申报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必须经过一年(从评审当月前推)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四)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项目组前3名成员)为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必须在本岗位上连续工作三年以上。
(五)项目组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北图版)上发表2篇以上项目研究论文,可申报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组成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项目研究论文,可申报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组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项目研究论文,可申报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组成员在CN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项目研究论文,可申报青年教学成果奖。项目产生的论文应有“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字样。
四、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请。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由教学成果第一完成人向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经基层单位审核批准后,填写《黄淮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二)单位推荐。教学成果奖以教学学院或职能部门为单位推荐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由校内两个以上单位(或部门)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申报教学成果奖时可联合申报,由第一完成单位(或部门)在申请书上填写审核推荐意见。
(三)材料提交。申报教学成果奖需提交《黄淮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和佐证材料的纸介材料一式2份,推荐单位推荐成果汇总表1份;同时提交与纸介材料内容完全一致的Word2003电子文档或PDF电子文档(教学成果中如含视频材料的需要提交相应的光盘)。材料受理地点:综合楼319室;邮 箱:Fgc2853306@126.com
佐证材料包括:
1. 项目鉴定结项证书、项目鉴定结项材料;
2. 项目产生的研究论文(需提交中国知网检索出的PDF文档)、成果或成果产生论文的获奖证书;
3. 项目应用效果报告及证明、成果的社会影响(成果被市级以上媒介宣传报道的次数、时间与版面);
4. 成果主要完成人(项目组前3名成员)近两年完成了教学工作量证明(主要负责人签审并加盖公章);
5. 成果主要完成人(项目组前3名成员)近两年评教成绩证明(主要负责人签审并加盖公章);
6. 成果主要完成人(项目组前3名成员)为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学辅助岗位人员的工作年限证明(主要负责人签审并加盖公章);
7. 青年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8. 除上述材料外,如确有反映成果水平的其它材料,可在《推荐书》的附件目录中提供相应网址和展示材料目录,供专家在评审中查阅参考。
9. 请推荐单位将成果材料分项用档案袋封装,并在档案袋正面贴上《黄淮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的封面,背面贴上所附各类材料目录。
五、报送时间
1. 所有申报材料须通过推荐单位审查合格后统一提交。请各成果推荐单位于2018年8月20日(逾期不候)按要求将纸介材料报送发展规划处319室,与纸介材料内容完全一致的Word2003电子文档或PDF电子文档发送至Fgc2853306@126.com。
2. 经学校审查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将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六、评审时间
2018年8月26-28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
2018年9月1-7日,公示。
发展规划处
2018年7月14日
附件
1.《黄淮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 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限额指标和推荐成果汇总表
3. 黄淮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
4、下载:申报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