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北京冬奥会成在内涵还是成在形式?”“为什么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为什么把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更团结’、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围绕有关北京冬奥会一连串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争鸣辩论社团于2月24日下午在9号楼315智慧教室开展了2022年春季“开学辩论第一课”。该活动由指导教师彭秀兰主持,全体辩论社团成员参加。
彭秀兰老师指出,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文化精神与理论支撑,如果找不到这个理论动能,缺失系统思维能力,辩论就会陷入空洞而无序,难以达到“辩之有理、辩之有据、辩之有趣”的效果。接着,她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形成理论等方面,启发引导社团成员明白:当前人类交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和广泛,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交流、合作与互鉴,也有矛盾、冲突与对抗。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赛事,也是人类团结协作的象征,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加深友好达到实现和平共处的愿望,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展示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国文化智慧,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让辩论社团成员更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彭秀兰老师给社团成员科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学士与硕士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理论不同层次的特点与具备思维缜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当代价值、学习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等五个方面,带领社团成员走近马克思,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引导大家学会在辩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引入辩论社团活动,是争鸣辩论社团发展过程中一个创新性尝试,这有利于强化社团成员的马克思理论学科素养,厚植社团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团成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以学强赛、以赛促学,学中赛、赛中学,为进一步促进辩论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撰稿:张萌 责任审核:孙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