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河南驻马店:院企合作打造经济发展高地--
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13-10-15 10:43:57    打印本文

本报通讯员 王岱朝

    连续16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洽会”的河南省驻马店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的过程中,大力开展“院企人才合作”工程,推动了“三转”:院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为企业现实生产力,院校人才智力直接转变成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院校逐渐转变成为企业科技孵化器。
    在诞生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黄淮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专家们,齐聚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商讨对夏南牛优质高档肉和雪花牛肉进行研究和开发,使夏南牛的生产与加工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仅仅是该市开展“院企人才合作”工程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2013年中国“农洽会”科研成果项目发布暨签约仪式在驻马店市举行,375项科研成果登场亮相,其中89项找到“婆家”。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评价道:“开展院企对接,对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一批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促进产业整体升级至关重要。”

科研成果→企业现实生产力

    据统计,全国每25斤小麦中,就有1斤是驻马店生产的。驻马店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农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是摆在当地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驻马店市大力开展“院企人才合作”工程,引导高等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使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往由于渠道不畅、转化较慢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不仅大大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而且调动了院校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使他们的研究更符市场需求、更具实用价值。
    日前结束的驻马店市首届“院企人才合作”论坛,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228人,解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3504人,联合开展技术攻关157项,创建各类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23个,签订合作协议169项,资金总额达13.6亿元。目前,驻马店市已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去年以来,全市企业共运用院校科技成果50多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
    平煤蓝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政府规划建设的豫南煤化工基地之一和全国重要的甲醇生产、醇醚燃料试验与应用试点企业,因受金融危机和全国甲醇产能过剩的影响,该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2011年7月,该企业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甲醇大宗下游产品聚甲氧基甲缩醛(DMM3-8)技术研发取得成功。目前,该技术项目进入中试阶段,可望不久进行年产30万吨聚甲氧基甲缩醛的产业化生产,仅此一项,就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智力→企业科技创新动力

    2007年,驻马店市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夏南牛之父”祁兴磊带领科研人员,历时20年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2013年6月1日,中国肉牛业的第一个国标——夏南牛国家标准实施。夏南牛引领我国肉牛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畜牧大市、农业大市的驻马店,要成为“国人的厨房”,必须在深加工、品牌化上做文章。然而,夏南牛产业做大做强,仅靠泌阳县和驻马店市的力量是不够的,院企合作是必由之路。把院校人才引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才能最大程度使他们的理论知识、科技研究能力得到应用和释放,产生巨大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积聚更大的力量。
    中国氮肥50强和中国化工100强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化学所、天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研发关系,先后研发出了三聚氰胺煤基乙醇、高分子聚合物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高新农业项目并相继上马投产,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
    目前,驻马店市已从院校向企业引进各类人才560多人次,解决生产、管理技术难题210多个,取得科技创新成果60多项,推动企业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深度融合→企业科技孵化器

    该市引导市内外一大批高等院校围绕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与企业、行业协同创新,共建科技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和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设备条件较差的问题,又发挥了院校人才丰富、基础条件好、集聚力量快的优势。
    2006年,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高含量曲克芦丁药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该专利精制工艺不但简化了精制流程,而且提高了精制效果,一次精制即可使产品曲克芦丁含量达95%~99%,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黄淮学院教授潘庆才、博士王世兵等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继续进行精制稳定性、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研究。目前,中试放大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研究。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确定为曲克芦丁原料药年产能180吨、曲克芦丁片剂年产能10亿片、曲克芦丁葡萄糖注射剂年产能10亿支。该心脑血管药物曲克芦丁成果转化项目,不仅帮助当地形成产业突破、促进产业集聚,而且提高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推动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黄淮学院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园、2.3万平方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科技一条街,已与165家企业建立合作发展联盟,与企业合作建立2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18个校级研究所。目前,已有IBM公司、华豫兄弟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中锐咨华公司等31家企业入住“两园一街”,入住项目72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这些闪光的数字证明,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已使院校逐步走向科技创新的前沿,成为企业的科技孵化器,成为本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有力推手,成为地方政府打造地方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10-11 03版:人 才 版)

核发:admin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