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正文
澎湃新闻:黄淮学院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聚焦新兴产业,共筑产教融合新平台
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22-07-03 10:25:51    打印本文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远航。在河南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着力构建“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宏大背景下,2021年11月,黄淮学院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正式成立。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是由黄淮学院与遂平县人民政府、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鹏辉电源有限公司、河南华顺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银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按照“1+N”模式联合打造的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引领、学生创业等多功能深度互融的产教融合综合体。当前,黄淮学院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在构建产教融合支撑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协同育人互动机制、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在朝着建设豫南产教融合新高地的目标迈进。

    一、建设思路

    “四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技术创新平台,以产教融合战略联盟为校企互动平台,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实践教育平台,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办学实体平台,通过“四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五协同”促进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是聚焦企业人才需求,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聚焦企业产业发展,协同提高学科专业质量;三是聚焦企业骨干培养,协同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四是聚焦企业技术研发,协同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五是聚焦企业设备利用,协同改善实践教学平台与环境,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建设方案

    “四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一是依托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建设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二是在驻马店市工信局牵头,黄淮学院负责联合惠强新材、鹏辉电源等企业联合建设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三是与联盟企业深度融合,建设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协调育人基地;四是“校-政-企”联动,融合发展,协同攻坚,建设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四平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协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一是聚焦企业人才需求,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调研及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形成更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职业人才能力标准、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保障体系。二是聚焦企业产业发展,协同提高学科专业质量。通过建立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科学选定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三是聚焦企业骨干培养,协同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任职和培育机制,通过项目开发、实践研修、岗位互换、顶岗实践等路径,分层次、分批次构建稳定的应用型师资团队。四是聚焦企业技术研发,协同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针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与企业共同组建科技团队,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在检测认证、委托和联合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实现多形式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五是聚焦企业设备利用,协同改善实践教学平台与环境。结合专业培养标准和实践教学特点,校企共建系统化的实践教育资源环境,助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实施,共建仿真实验实训场所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推进“35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使命。依托产业学院,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导入产业先进技术体系、生产设备、培训模式,校企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项目化课程、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办技术创新机构,构建“基础实验、实训提高、课外创新、工程应用”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技术服务、管理、研发三个学生发展方向,构建了“3导入+5共同+4层次+3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设成效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发展。产业学院制定了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为新增长点,培育“储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新专业,依托能源和汽车优势提升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光学工程入选河南省重点学科,2022年能源动力入选黄淮学院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被确立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点,2019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新能源产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2021年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入选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2022年获批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汽车工程(原汽车服务工程)在2021年度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中均排名第一;在最新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中,黄淮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第三名,荣得2022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5★),入围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学院实施“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三化”工程。在博士化方面,目前学院博士29人,专业教师博士化率71%。在工程化方面,先后有18位教师取得了车联网、二手车评估、光伏、储能等工程师证书。在国际化方面,先后8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学资助,分别赴美国、加拿大、瑞典和德国等国家访学。其中,刘文富博士入选2018年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全国共有50人入选该项目。在高层次人才方面,获批国际清洁能源拔尖人才1人,全国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新能源专业联盟理事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1人,驻马店市拔尖人才5人,驻马店市科技创新人才1人,驻马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产教融合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黄淮学院高度重视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其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促进产教科、校地企深度融合。依托产业学院,黄淮学院已与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鹏辉电源有限公司、河南华顺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银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教育和产业同频共振、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2021年11月12日,黄淮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成立驻马店市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2021年12月能源动力类专业入选河南省新工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平台建设方面,2017年获批河南省光电转换与控制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2019年获批河南省新能源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驻马店市应用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2020获批驻马店市新能源物联网国际联合实验室、驻马店市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及技术重点实验室、驻马店市多尺度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获批。此外,新能源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依托重点产业学院,先后投入资金456万元,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分析平台、动力电池研发与测试平台,新增科技创新实验室面积1215平方米,新增高端实验设备151台/套,科技创新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与河南鹏辉电源有限公司围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了高性能安全型功能电解液,该技术已应用于圆柱、方形锂离子电池电芯,荣获202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隔膜技术,联合研发了三层共挤PP/PE/PP异形材质高安全性隔膜,该技术已应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荣获202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河南华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硅基高效纳米结构太阳电池及光伏组件应用技术联合攻关,荣获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依托产业学院,设立了“新能源与网联汽车”微专业,2022年3月微专业开始招生,并纳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能动天下,源启未来”国情观察团获国家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多名学生入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出彩河南人20强;在全国学科竞赛获国奖106项、获“挑战杯 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教师指导学生获授权国家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考研录取率30%以上,就业满意度98%以上。
核发:宣传部 收藏本页